第140章 橙子闲搓指爪香(1/2)
第140章橙子闲搓指爪香
话不投机半句多,既然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,张岱干脆起身告辞,不再留下来自讨没趣。
武惠妃久处深宫之内,对外界的人事接触甚少,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。而她的兄弟又是这副德行,就算张岱想把这个名额送出去也送不出。
这也让张岱有些犯了难,他自己同样面临一个无人可用的窘境,而宇文融不日便要离朝前往灾区,必须在近日内便把人选确定下来。看这情况,搞不好还是得让他爷爷给选一个人。
看来以后还是得继续加强一下社会活动啊,没有足够的人脉选择,也实在不好经营起自己的关系网络。
心中这么感慨着,张岱径直返回康俗坊家中。他这里刚刚坐定下来,门仆便来禀告有访客专程过来拜访六郎。
“徐申他回洛阳了”
张岱接过这名帖一瞧,发现赫然是之前自己冒名写墓志的第一个顾客,前河南府士曹徐申。
若是之前,这些老顾客主动上门拜访,他自然会吓得不得了。可是现在早跟他爷爷摊牌了,而他爷爷也愿意包庇他,那自然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。
不过这徐申来拜访自己做什么难不成发现墓志有蹊跷,过来找售后来了
心中怀着疑窦,张岱便往前堂去,让人将徐申引进来。
这徐申快步入府,身后还跟着两名家奴,各自挑着两大担的东西。
见到站在前堂的张岱后,徐申便疾行入前作揖道:“张郎,久违了!数月不见,郎君风采更胜往昔啊!”
“徐君有礼了,几时自乡中返回洛阳”
张岱也微笑抱拳还礼,抬手将徐申请入前堂中。若非此人,之前的他还找不到写墓志这个生财之计,虽然最终也没有用上,但总归让张岱对其印象还不错。
“归来未久,先来拜访郎君!承蒙郎君之前相助,使某孝心得偿所愿。之前宦囊窘迫,致谢未深,返家事毕之后,合家称荣乡里,家事稍有妥帖便匆匆返回,再来致谢郎君!”
说完这话后,他便抬手指了指仆人们担挑着的礼品,口中又笑语道:“燕公雄文,千金难易,借郎君手相赠于在下,略备薄礼再谢,还请郎君笑纳!”
张岱转眼看看那两家奴各自挑着宽和高都有数尺的木匣,瞧着倒是不轻,但也看不出里面装着什么。
之前他眼皮子浅,一百贯的润笔费就美得不行,还被他爷爷教训要价太低了,如今这徐申再补上一份谢礼,他便也全无心理负担的笑纳了,示意家人入前收起礼品,自己则在前堂与徐申叙话。
“离都半年,而今再返,却没想到已是人事俱非。尤其周录事一家遭遇,实在令人扼腕伤痛,但幸有郎君护持,使其生前虽伤,哀荣却胜……”
徐申与周良也是同乡,都是汴州人士,讲起其家事来也是不胜唏嘘,,虽然哀伤于周良夫妻的不寿,但对其哀荣待遇也有几分羡慕之情。
唐代官员的升迁也是有着一些潜在的规则,他们这种两京之外的官员,本身并没有一个显赫的家世和出众的才能,如果也没有身居高位的恩主提携,能熬到五品通贵的品阶已经是绝大多数官员的天板。
至于周良本就是流外入品,升迁的道路要更加艰难,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,终其一生怕也做不到五品官。如今斯人虽逝,但却享受朝廷追赠哀荣,儿子也能蒙荫为官,这也是大多数人艳羡不及的梦想。
徐申与周良乃是同乡,自知其人并没有什么强硬的靠山,唯独自己在河南府时因为同乡的缘故对其有些关照。能有今日这一番待遇,自然都是这位张公子相助的结果。
因此徐申也望着张岱一脸真诚的说道:“郎君仗义、令人钦佩。某闻此事后,对郎君也是钦佩的五体投地!”
“知恩不报,非人哉!周录事曾救我性命,为他做一些我力所能及之事,也是让我良心得慰。”
张岱也没有再对自己大作夸耀,略过这一话题后又问徐申道:“徐君此番归都,是有什么人事打算日前天灾对汴州波及如何”
“夏秋暴雨之时,汴州漕事多废,河渠横溢、田桑俱毁,至今才勉强恢复几分秩序。多有外州人士流落境中求救乞食,令人忧怅不安。在下家中尚算薄有积储,散出几百石储粮馈给乡亲,但于灾事而言仍是杯水车薪。”
徐申讲到这里便忍不住长叹一声,转又继续说道:“居乡寒士志力薄弱,所见乡野乱象却无能为力,徒增烦忧而已。所以索性离乡归都,希望能够找寻机会略尽绵薄之力。”
张岱倒不觉得这家伙有多么高尚的忧国忧民的节操,否则之前也不会见势不妙便以给亡父迁葬为借口而抽身离开河南府。
现在看来,他这个选择真是精明得很,若仍留在河南府,怕也躲不过之前那场清算。
不过讲到对乡事的忧愁,倒也应该不算是假的。人非草木、孰能无情更何况乡土遭灾,他们一家也难免境况不妙,自然是希望一切能够尽快恢复如常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