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净土莲花(1/2)
第139章净土莲
两京内外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皇家宫苑,这些园林宫苑哪怕帝王并不常居,也都维持着数量众多的宫人进行打理维护,西苑明德宫便属此列。
明德宫地处洛阳城西,与上阳宫隔水相望,皇帝每年驻留这里的时间都很有限,甚至数年都不驾临,但这里仍然维持着一千三百多名宫人规模。
“明德宫人除了日常洒扫、修缮等杂务,还兼稼穑、园囿、织造、冶铸诸业,凡所产出,皆入内库。宫人繁劳少闲,多慕佛法,且结莲社、弥勒社并诸诵经社。”
周朗之前还不乐就职东都苑南面监丞,但是在被张岱教训一番后便安心就事,如今得了这个任务,也做的很用心:“明德宫人慕佛者十之八九,尚净土宗者又逾半,余者杂流莫知所宗。”
佛教流派虽多,但有影响力的就那么几宗。讲到与儒道文化结合最好的,那就首推禅宗,如今所说的三教当中的佛教一脉,也主要是指的禅宗。
但是在民间影响力最大的,则就还是净土宗。就拿周朗在明德宫的调查可见,净土宗的信众可谓是断崖式的领先。而其他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信奉哪一宗的,其实也可以归为净土宗信众。
净土宗有这么大影响力,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所传承的乃是方便法门。净土宗不重经典、不重仪轨,口诵佛号即是修行。
虽然其宗也有相关的典籍与仪式,但并不强求信徒谨持,念诵佛名便是最主要的修行方式,即后世影视作品常常出现的和尚念诵“阿弥陀佛”。
这样的修行方式,真是简约方便到了极点,自然能够快速广泛的传播开来。越是处境悲惨、需要心灵慰藉的劳苦大众,自然越崇尚净土宗的修行法。
净土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,慧远和尚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誓修念佛三昧,但正式立宗则要到初唐时期善导和尚创建此宗。此宗现世虽短,但因修行法门简单,得以快速的传播开来。
而且由于净土宗不尚典籍仪轨,故而此宗信徒特好结社。他们结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,包括但并不限于白莲教、弥勒教等等。
“难道真要做莲六郎了”
张岱在了解到这些后,心里也不由得暗自嘀咕起来,莲在佛教固然是一种非凡的意象,但是在净土宗中尤为重要,甚至被视为佛法具象化的体现。
无论是早期的莲社,还是后期的白莲教,都展现出净土宗对莲这一意象的非凡崇拜。
张岱倒没有硬要往这上边靠的意思,但架不住宫人们信奉这个啊,他要在皇宫里开展卖保险业务,不给圣人当干爷爷还不行。
“自开元十年至今,宫人礼佛事有抄经百余卷、造水陆法会一十三场、游佛像礼两场、大小造像八十六次……”
宫人们的人身、包括钱物的往来都要受到监管控制,而想要礼佛就要投入资金,自然也需要在苑监处进行报备,因此这些礼佛之事也不需要细致打听,周朗翻阅南面监的旧籍就能总结出来。
“造像事这么多”
张岱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微微一愣,净土宗信徒礼佛倒是并不意外,虽然宗义说深达念佛三昧就能去往西天极乐,但如果做得更多,兴许也能插队去的更快呢。
只不过这礼佛的种类和数字比例看起来有点夸张,抄经、做法会都是偏日常的行为,费相对而言比较少,游佛像礼则是只有每年佛诞节、盂兰盆节等特定的日子才会举行,数量少也可以理解。
可是造像从选址到用工,没有个几百上千贯钱下不来,从开元十年至今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便造了八十多次,这数字就有点夸张了。
“此事缘由仆亦不知,但问苑中莲社社首,其人答道净土祖师善导大师特尚造像,龙门大卢舍那像并群组佛像俱其所造,故天皇大帝因造大奉先寺为洛下净土祖庭。
然善导大师坐化之后,净土法脉不昌,大奉先寺为密宗所夺,开元十年伊水大涨毁寺即佛陀降责……”
龙门石窟张岱去游览过很多次,那个据传比照武则天面貌所造的大卢舍那像他也欣赏了很久,倒是不知道跟净土宗渊源这么深。
所以说现在洛阳净土信众们的意思是,他们就要继续凿窟造像、以求感应佛礼,灭了那个占据他们祖庭的密宗
不过话说回来,净土宗这种法门传承的确是不好获得统治者的推崇,关键是没啥可推崇的。所以禅宗、密宗等等,都有官造的大寺作为弘法的法场,但是净土宗则没有,只能寄生于各个寺庙之间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