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小说 > 红楼帝业 > 第145章 且看风云再起(上)

第145章 且看风云再起(上)(1/2)

目录

第145章且看风云再起(上)

上月因贾珍、贾蓉横死的丑事,令元春忧郁了一场。

这月姜念闹荣国府,整治赖家,又令元春大丢体面。

姜念想用某种方式安慰一下元春。

思来想去,他决定让元春教他学古琴,待他学会了,便送一首来自前世的曲子给元春。跟着元春学古琴的过程,也是夫妻之间的美好。

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有限,姜念平日几乎没啥娱乐活动。他不喜吃酒,也不喜看戏,不赌钱,也不眠宿柳……

学会了古琴,便是有了一项娱乐活动。而爷们抚琴,在这个时代,非但不低俗,反倒是高雅之事。古琴被视为“琴棋书画”之首。抚琴,能沉浸诗词、山水的文化内涵,能感受美学、哲学,能静心养性,冥想减压。

凭姜念的超群记性与文化素养,他学古琴会很容易。

这日风和日丽,秋风送爽。

姜念对元春提出教他学古琴,并说学会了要自己“作”一首曲子送给元春。元春听到这话儿,先是一愣,待确认后,欣然同意。

于是,元春指挥丫鬟们在姜念的书房中摆下琴案,摆下一张她珍藏的古琴,墙角的青铜兽炉焚起了沉水香。但见青烟袅袅,琴案生辉。

姜念、元春并肩坐在琴案旁,元春轻舒皓腕,轻抚琴弦,教起了姜念“四指八法”:“大爷,此乃‘擘’,此乃‘托’,此乃‘抹’,此乃‘挑’,此乃‘勾’,此乃‘剔’,此乃‘打’,此乃‘摘’……”

学古琴,先学减字谱和基础指法。

事实上,在姜念的前世,现代人学古琴,也会采用古代的减字谱。减字谱看似复杂,但掌握规律后比五线谱更直观。

元春教了三遍后,便让姜念尝试。

姜念模仿元春手势,左手按弦,右手的大指、食指、中指、名指在琴上拨动,却弹出了一阵刺耳的杂音。

窗外顿时传来几声轻笑。

香菱、抱琴、金钏、玉钏、晴雯等人躲在窗外偷看,见姜念出此洋相,一个个忍俊不禁。

正闹着,薛宝钗、莺儿也被吸引来了,当两人站在窗外听见窗内姜念弹出来的刺耳杂音,薛宝钗不由以帕掩唇,眼波流转间尽是笑意,莺儿则不禁笑出声来,这笑声还挺大。

姜念被莺儿的笑声惊动,看向窗外,发现薛宝钗正笑着,便对窗外唤道:“宝钗,你进来。”

薛宝钗绕进了书房。

姜念对薛宝钗笑道:“你既在窗外笑话我,想来你是精于此道的”

薛宝钗忙道:“大爷,我不会抚琴的。”

她虽是才女,但她的才艺主要体现在诗词、学识和人情练达上。

姜念执意道:“纵不会,也试抚一曲。”

说着,他拉着元春起身。

薛宝钗见姜念难得有此兴致,便坐在了琴案前,左手按弦,右手轻拂,虽姿势不坏,然弹出来的也是一阵杂音,呕哑嘲哳难为听。

窗外众丫鬟见状,越发笑作一团,连元春也忍不住笑了。想薛宝钗素日端庄持重,又有才女之称,何曾有过这般窘态

薛宝钗一时羞得面泛桃,急急住手。

自这日起,姜念几乎每日都会随元春学古琴。

元春教得细致,时而示范“吟猱”之妙,时而指点“绰注”之工,每每手把手教导。她非但不厌其烦,反倒因此改善了心情。

姜念也学得极快,不过旬日,已能奏得《仙翁操》等小曲,琴韵虽稚,却也初具规模了。

原本,姜念打算着,待自己学会古琴,便送一首来自前世的曲子给元春。

而学了旬日过后,他又有了进一步的打算,想着,以后若他很喜爱身边某位女子,便可以送其一首来自前世的曲子,美其名曰“自己作的”。

现在的问题是,他要送哪一首曲子给元春

……

……

神京城西便门外,有一座著名道观,名为白云观,香客络绎不绝。

白云观附近有座客栈,名为“观下客栈”,其名称既借势地标,又暗示客源。

赖尚荣在江宁时与王隆约定:王隆须派人于八月十一日巳时,将景晴并五百两金子送至观下客栈。而泰顺帝准了姜念所奏,命姜念在观下客栈设伏拿人。

展眼已是八月十一日,正值秋霖淅沥,阴云低垂。

西便门外白云观前,香客较往日稀疏不少,想是这日阴雨,阻了善男信女的虔心。

观下客栈檐前悬着一面青布酒旗,被雨水浸得透湿,沉沉地垂着,倒似个丧气人儿耷拉着脑袋,全无半点精神。

戴秀独坐客栈窗边,一身公子哥的打扮,身着湖蓝暗纹直裰,腰间系着一条松汗巾,且悬着一块羊脂玉佩,面前的桌上搁着一把泥金折扇。

他本是步军营的一名小武官,因生得与赖尚荣有几分相似,故被姜念选中,叫他假扮赖尚荣。

忽闻脚步声,戴秀抬眼望去,见一精壮汉子迈入客栈。

这名叫葛来顺的精壮汉子,身穿青布箭衣,腰身紧束,鼓鼓囊囊似藏着家伙。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四下里一扫,盯住了窗边的戴秀,目光在戴秀面上略一停留,又瞥见桌上那把泥金折扇,便径直走了过去。

葛来顺近前,压低嗓音对戴秀问道:“可是赖尚荣”

戴秀手中酒杯一顿,眼角余光扫过葛来顺腰间隆起,面色故作平静,缓缓颔首道:“正是。”

葛来顺闻言,在戴秀身旁坐下,身子微倾,凑近三分,低声道:“东西已送到。”

戴秀故作从容,问道:“在何处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