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 抚台大人真是知心人啊(1/2)
“下官在!”
一听巡抚大人点了自己名,不用别人介绍,赵安赶紧大声唱应,主动报道。
前方巡抚大人听了赵安唱应,面露喜色道:“请赵委员到前面来。”
继而淡淡瞥了眼那几个代表学政衙门的举人学官们,似乎是对学政衙门将皇上“特地”从牢中捞出来的督学委员安排在后面有所不满。
几位学官哪能不知道抚台大人意思,偏没法说这事是赵委员自个强烈要求,他们拗不过。
只能尴尬的站在那低头不语。
“下官赵有禄参见巡抚大人!”
赵安这边上前“叭叭”就是两袖一甩,屈膝就跪,动作一气呵成,熟练无比。
落地时甚至还有“扑通”声,尔后就是标准的清代官员磕见礼。
腰垂的低低,脑袋离地面就隔个帽檐距离,屁股则是高高撅起那种。
娄老师教的。
说磕见的官员级别越高,那屁股就要撅的越高,不然就是对大人们的不敬。
也不知打哪传下来的规矩,害昨天晚上赵安在床上演练了五分钟。
“赵委员请起,”
五十二岁的巡抚大人一脸福相,不仅脸有福相,整个人都有福相——一标准圆嘟嘟的胖子。
胖到那肚子看着起码怀胎九月。
只让赵安意外的是,这位福大人竟伸手亲自扶他起来,这一幕让在场官员无不侧目。
唔?
赵安被搞的也很“荣幸”,觉得巡抚大人之所以如长辈般和蔼可亲,多半是因为那一万七千两缘故。
换作是他,谁给他一万七千两,别说和蔼可亲了,就是披麻戴孝、摔盆打幡,顶替当新郎官他都干。
近千万钞票呢。
钞票没有,不要提什么尊严和志向。
有钞票,尊严和志向才值得人尊重嘛。
细细打量一番赵安后,巡抚大人意味深长的说了句:“先前臬司衙门跟本抚说过赵委员写的一手好文章,是个年轻有为的好苗子,值得好好栽培,今日见了赵委员果然一表人材,皇上对赵委员又极为厚爱,假以时日,赵委员必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材啊。”
得,额其纳不是啥事都没做,应是找巡抚大人捞过人,可能因为不是一个“系统”的原因没能把赵安捞出来。
也有可能是两个老狐狸在观望风向。
现在风向明了,其中一只老狐狸就来“表功”了。
只赵安清楚他能出狱肯定不是苏州那边起的效果,而是京城那边。
但并不耽误他在巡抚大人面前一番自谦,并隐约表达感谢之意。
“赵委员既是朝廷委派督办协理本省学政事,本抚也奉皇上之命暂管学政事.”
一番场面话后,抚台大人在众人及赵安簇拥下当先迈入学政衙门,并于大堂就座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