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9章 羽林少年(1/2)
【特别说明:上一章第一次发的内容有错误,跟在武从文身边的不是羽林营,而是五百天子营。已经改过来了哈。】
建立羽林营一开始只是武从文的个人爱好,他觉得汉武帝起的这个名字很好听,很霸气。
为国羽翼,如林之盛!
于是便开始仿效着做,收养了一百个父亲为国捐躯,且家中已经没有亲人的烈士遗孤。
可很快他就发现,需要照顾的孩子实在太多了,即便是只要男孩儿,一百个名额也远远不够,这和武家军最早的人员组成有关。
武家军最初就是几十个三花寨寨众,还有数量更少的漕帮帮众。
武从文带着这些人北上当了一回马贼,一边杀契丹大户,一边解放汉奴,顺手招降了部分契丹家丁,这才形成了武家军最初的班底。
后来随童贯北伐,武从文直接带着部队跳到了女真人的大后方,从西到东再转而向南,几乎横扫了整个燕云地区,麾下将士换了一拨又一拨,其中一部分烈士的家人从营州坐船到了梁山,也算是留下了后代。
再后来,金兵南下,武家军勤王,一万三千将士几乎打光了,在河北招集几万义军也在汴梁城下战死了一大半。
死了这么多人,留下多少孤儿寡母?如果不给予特殊照顾,这些人中有很多根本就活不下去!
武从文明白军心不可负的道理,于是便在军中逐一排查,就算家中还有亲人,只要孩子自己愿意,或者亲人力有不逮的,都可以进入羽林营,由他私人出钱抚养。
军心不可负,民心就能辜负吗?
于是这个范围很快又扩展到了守卫汴梁城时战死的军民。
这下事情闹大了,不断有活不下去的百姓到官府哭求,求燕王殿下【武从文当时的爵位】给孩子一条生路。
女真人虽然很快就被赶到了燕京以北,但那群残暴的畜生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,北方大地上有很多地方被整村整村的屠杀殆尽。
收到各地报告的武从文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,乱世人命不如狗,如果自己不出手,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肯定是最先死掉的一批,因为他们既能吃、又毫无自保能力。
而且武从文当时已经成了北方实际上的统治者,意识到很多问题之所以难办,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可用的人才。
赵宋留下的旧官僚或许个人操守没有问题,但思想观念实在陈旧,尤其适应不了梁山已经开启的工业化,更不会真心支持日后一定要做的土地改革。
于是武从文痛下决心,宣布治下凡不满十二岁的孤儿,或者家中确实无力抚养的孩童,无论男女尽皆由朝廷负责养育。
这些孩子里,有勇力且自愿者进入羽林预备营,接受最艰苦的军事训练;落选的统一送往东平府,由梁山军工集团出资供养其读书吃饭。
为此,武从文着实过了好几年苦日子,不但停下所有战事,放弃了第一时间南下的机会,梁山工业集团的高额利润也被这十几万张嘴吃掉了至少一半。
事实证明他当时的这个决策是无比正确的,为后来的一系列动作打下了最坚实的人力基础!
进入羽林预备营的孩子,长到十五岁有一次严苛考核,合格者正式进入羽林营,淘汰者分入各军也是新兵翘楚。
送往东平府的孩子,读书读到十五岁也有一次考核,成绩好的进入梁山学院继续深造,男生主学理工科,女生主攻医科,并开始进入各大医院做实习护士。
没考上的也不用急,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各家工厂抢破头的优质人才。
这年头能识文断字,且从小接受组织化管理的年轻人,可统统都是宝贝,出了东平府还没地儿去找呢!
其中的女孩儿甚至还要更多一条路,能歌善舞的可以再次报考文工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