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4章 老假新作(2/2)
“的确,用的确实是明代的空白宣纸,但绘画手法却完全是后人的功夫,并且还在模仿文徵明的笔法上下了狠功夫。”他微顿片刻,眼睛从这一群好奇的面孔上逐一扫过,接着话锋又一转,“而且这位仿作者,大家也不陌生了,就是苏州临古高手王振林,也就是这幅赝品原本的制造者!”
此刻,听到“王振林”的名字,在场之人有些颔首,有些恍悟,还有几人惊叹:“原来是他!怪不得画技这么惊人,能骗过一般收藏家。”
李强满意地看着大家的反应,继续讲道:“这位王振林于二十年前便驾鹤西归。但在他生前,这种仿制手法已经炉火纯青。事实上,我师傅偶然间就得过一幅他的仿制品!”
他的嗓音陡然激昂起来,“但问题是,仿画终究是仿,而不能当真。就拿墨色的氧化变化来说,真品经过数百年,墨迹层次必然更加均匀,而这幅画的远山部分的墨色之所以显得如此突兀,是存心做旧时刻意加重了某些痕迹,所以才让它多了一份人造的违和感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,而柱子听到此处却狐疑地开口:“既然你们都知道这是假画,为什么还要留下?”
李强一声轻笑,眼眸里透着一丝自鸣得意:“好问题!如果简单判定它是一件赝品,那这幅画从此便毫无价值。但要是将这幅画就这么放着,又浪费了这明宣,最后我师傅运用了逆向思维,将这幅仿品重新接裱,再度优化,让它变成一件能叫后人将信将疑的‘艺术瑰宝’!”
言罢,李强笑着打了个响指,动作间满是戏剧化的张力,“称它为‘老假新画’,这一妙诀就出于我师傅的想法——借古作伪,新仿如真。”
听李强说道这里,众人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李强,这种做赝字画的手艺,还真是第一次听说,气氛中也多了几分凝重和好奇。
李强抬了抬下巴,目光扫过画卷,手指在桌面轻轻敲击了两下,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说道:“首先就是将画心分为三层!”
他顿了顿,手指顺着画卷缓缓移动,指尖在画上几处轻轻点了几下,声音低沉而富有节奏:“先说说这面层吧——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笔墨层。这一层,墨迹清晰,笔触灵动。虽然王振林的仿文征明的画工非常好,但他用了新墨,所以这第一层没有什么意义。”
“接下来就是这中层——也就是底色层。色泽沉稳,厚重感扑面而来,但细节嘛,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风景,总有些模糊朦胧,失了那份精致。”
随后,他的语气变得格外认真:“最后是底层——托纸层。这一层几乎是空白的,只有淡淡的墨痕隐约可见,仿佛残留着当年作画时的余韵。”
“但这恰恰是宝贝,因为它的纸性与明代原纸最为接近,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,纤维早已自然老化,根本不需要额外做旧,便能骗过大多数人的眼睛。”
说到这里,李强抬手虚空比划起来,仿佛手中正握着画笔:“我师傅就是用这几乎空白的托纸层完成了这幅画作。”
“他老人家端详着面层的构图,提笔时,用的是最细的狼毫,笔尖轻蘸着调制好的古墨,每一笔都谨慎得像是在绣花。他照着山石轮廓、树木枝干,一笔一笔细细描摹。运笔之时,既要模仿浙派那种凌厉的斧劈皴法,又得刻意在某些地方留下些许剥蚀的痕迹,好让山石显得更为古拙沧桑,像是被风雨侵蚀了几百年一般。”
这时,一直沉默的秦浩峰突然皱起眉头,忍不住开口打断:“哎,等等,你这说法不太对!”
他伸手点了点画卷,语气里带着质疑,“我刚才特别注意了这明宣的纸张,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,把画心分成三层再重新装裱,那这明宣的厚度肯定就不对了啊!可这画拿在手里,明宣的厚度明明没问题呀!”
“哈哈哈!”张远的大笑声忽然响起,他站起身,几步走到桌旁,目光灼灼地看向秦浩峰,“你这话问得好,但答案也很简单——能接裱,自然也能在装裱,上下工夫嘛!”
他转头看向李强,两人相视一笑,李强这才慢悠悠地补充道:“没错,我师傅将面层重新画好后,并没有直接扔掉,而是巧妙地将其变成了第三层。中间那层依旧放在原位,只是加了少许清代裱工惯用的浆料,混得恰到好处,让人难以察觉。”
“最后,把原本最如此一来,从外观看,丝毫看不出任何破绽。”
李强顿了顿,手指轻轻抚过画卷表面,眼中闪过一丝得意:“做完这些,你以为就完了?”
“当然还有最后一步,最后一步更是绝妙。师傅特意找了个潮湿的地方,将画放到一只木盒中,放置数年,让画作自然发霉。然后又用淡茶水轻轻染色,做出了明代书画常见的那种水渍印记。这样一来,一幅完美的《溪山清远图》就诞生了!”